行销全国28个省市(地区)诚信经营,值得信赖!
全国咨询热线:189-6354-9630

中国牛肉供求现状及趋势分析

时间: 2023-11-19 15:47:11 |   作者: 乐鱼体育app下载官网

  摘 要: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牛肉生产、户内外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等情况的分析,发现我国牛肉消费需求量开始上涨快于供给,国内牛肉市场供求呈趋紧态势,进口量近年大幅度增长, 牛肉逐渐由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在总结已有研究对我国牛肉未来供求趋势预测基础上, 从城镇化、老龄化等方面分析我国牛肉未来供求格局变化,发现我国牛肉消费仍将迅速增加,但受养殖成本快速提高、牛胴体重提升缓慢等因素影响,未来牛肉供给增长相对缓慢,牛肉市场供求将进一步失衡,牛肉进口会大量增加。应从加大肉牛品种培育和保护力度、推动肉牛生产合作组织发展、完善市场监测体系和提高肉牛良种补贴力度等方面保障牛肉供给,促进我国牛肉产业健康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和乡村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发生较大改变,逐渐由植物性食品消费转向动物性食品消费,城镇和乡村居民对牛肉需求一直增长,牛肉已成为居民日常饮食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牛肉市场供求平衡格局趋紧,牛肉生产上涨的速度远未赶上牛肉消费,牛肉价格会出现大面积上涨(杨春等,2015)。国内牛肉供给压力逐渐增大,牛肉净进口量增多, 根据UN contrade 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已由牛肉净出口国转为牛肉净进口国,牛肉净进口量达23.56 万吨。在此背景下,全方面了解我国牛肉市场供求现状并预测变化趋势十分必要。本文从牛存栏量、出栏量、牛肉产量和进出口量等方面入手,分析我国牛肉供给情况;依据相关研究和统计资料,测算我国牛肉总体消费情况;在总结现有研究基础上,预测我国未来牛肉供求格局,提出对应对策建议。

  1995 年至今,我国牛存栏量变化大致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95~2004 年,牛存栏量呈下降趋势。1995 年我国牛存栏量为13

  235 万头,降幅为14.93%,年均降幅为1.78%。这一时期内牛存栏量不断下降,但牛年存栏量保持在11

  2005 年至今,牛存栏量呈小幅波动态势。2005 年我国牛存栏量为10

  从1995 年至今,我国牛出栏量基本呈持续上升趋势。1995 年我国牛出栏量为3 049 万头,2014年牛出栏量已达4 929

  61.66%,年均增长率为2.56%。我国牛出栏率稳步提升,由1995 年的23.09%稳步增长到2014 年的46.60%,年均增长率为3.76%(见图1)。

  1995 年我国牛肉产量为415 万吨,2007 年牛肉产量突破600 万吨,至2014 年牛肉产量达689 万吨。从1995~2014 年,中国牛肉产量增加了274 万吨,年均增长2.70%。同时,我国人均牛肉产量增长迅速,1995 年人均牛肉产量约为3.05 千克,2014 年人均牛肉产量达4.97 千克,增长62.95%。牛的平均胴体重也有所增加,由1995

  139.8 千克。1995 年牛肉产量占肉类(指猪肉、牛肉、羊肉和禽肉的总和,下同)产量的7.90%,2007 年这一比重达8.93%,为近年来最高点,而后牛肉产量占比呈持续下降趋势,2012 年牛肉产量占比跌破 8%,2014 年降为7.92%(见图2)。

  1995 年以来,我国牛肉进出口贸易格局发生较大变化。1995~2012 年,我国是牛肉净出口国,

  2013 年开始,我国成为牛肉净进口国。1995 年中国牛肉进口量仅为0.31 万吨,进口额仅为423万美元,而后多年牛肉进口量基本维持在1 万吨以下,直到2010 年牛肉进口量才突破2 万吨,但2012 年牛肉进口量已大幅增至6.14 万吨,较上年增长204%,2013 年牛肉进口量达29.43 万吨,同比上涨379%,当年我国牛肉贸易实现从净出口到净进口的转变,净进口量达23.56 万吨,贸易逆差

  12.23 亿美元。从牛肉出口看,1995~2011 年我国牛肉出口量基本维持在20 万吨,2007 年牛肉出口量达最大值28.34 万吨,2012 年以来我国牛肉出口量大幅度减少,2012 年牛肉出口量降为12.20 万吨,比上年减少44.49%,2013 年降至5.87 万吨,较2011 年减少73.29%。2014 年我国牛肉进口量继续扩大,净进口量为23.30 万吨,贸易逆差达12.32 亿美元(见表1)。

  1995 年我国居民人均牛肉购买量仅为0.7 千克,2011 年和2012 年人均牛肉购买量达最高值1.9 千克,2014 年人均牛肉购买量为1.5 千克,较1995 年增长114.29%,年均增长4.09%。同时期内, 禽肉购买量年均增长率为 6.31%,高于牛肉;猪肉和羊肉购买量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50%、3.72%,均低于牛肉。1995~2014 年我国居民人均牛肉购买量占肉类购买总量的比重有所增加,1995 年这一比重为4.14%,最高增加到2011

  6.46%,随后牛肉占比会降低,但仍维持在5% 左右,同时期内猪肉和羊肉占比均会降低,表明牛肉消费在居民肉类消费中占有逐渐重要的位置(见表2)。

  1995 年城镇居民人均牛肉消费量为1.47 千克,此后消费量呈增加趋势,2011 年城镇居民人均牛肉消费量最高,达到2.77 千克,2014

  49.66%,年均增长率为2.14%。城镇居民牛肉购买量占肉类购买量的比重呈先升后降趋势,1995~2007 年,城镇居民牛肉购买量占比呈波动上涨的趋势,由1995

  6.61%。农村居民人均牛肉购买量虽较少,但人均牛肉消费增长迅速。1995 年农村居民人均牛肉购买量仅为0.36 千克,至2014 年达到0.77 千克,增长113.89%,年均增长率达4.08%,高于城镇居民的2.14%,说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牛肉消费差距正在缩小。农村居民人均牛肉购买量占肉类购买量比重变化较小,基本维持在3%左右,2014 年占比为2.81%(

  根据国际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验,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家庭在外饮食消费支出显著增加(毛学峰等,2014),且在外饮食消费中肉类消费的增加尤为突出(李志强等,2000;闵师等, 2014)。在外饮食消费已成为居民食品消费中重要组成部分,要分析我国牛肉市场需求状况,一定要了解居民牛肉户外消费情况。现有统计资料未将居民在外饮食消费中的肉类消费量纳入统计范围,仅统计了居民在市场上购买肉类的零售重量。因此,仅依靠居民牛肉购买量分析牛肉需求会导致牛肉需求量被低估。

  近年来已有多位学者研究我国居民畜产品户外消费情况(见表3),但已有研究对牛肉户外消费占比估计存在很明显差异,全国居民牛肉户外消费占比估计值从21.3%增至43%,其中城镇为32.57%~ 64.9%,农村为16.9%~51%。现有研究大多基于微观调研数据,受样本选取科学性和广泛性制约, 样本不一定有代表性,且不同学者选取的调研时间和地点不同,使不同研究结果间缺乏可比性。由于缺乏系统和权威的居民户外肉类消费数据,本文只能综合前人研究结果,估计城镇和乡村居民户外肉类消费比例,认为袁学国等(2001)

  1999 年在广东等六省(自治区)的城乡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但其调研年份距今较久,近年来城镇和乡村居民在外饮食消费大幅度的增加,牛肉户外消费比例可能有所提升,结合近期相关研究,认为城镇和乡村居民牛肉户外消费比例约为40%。基于此估计结果,测算我国牛肉户外消费量,计算我国牛肉需求总量,结果见表4。

  目前,由于肉类生产和消费统计数据的统计口径不同,肉类产量和消费量不具直接可比性, 需要统一统计口径方可作供求分析。畜产品产量是指畜产品的胴体重,即活牲畜毛重减去头、蹄、毛、内脏等部分重量,畜产品消费量是统计居民购买的分割肉产品和肉类加工制品重量,不包括骨头、肉皮等部分。因此,要实现牛肉产量和消费量口径对接,首先应测算牛肉胴体出肉率,卢锋(1998)通过一定的调查认为,猪肉胴体出肉率约为80%,牛羊胴体出肉率为70%~75%;司智陟(2012)在对我国牛肉消费现状的研究中,认为牛胴体重可食用部分约占90%;程广燕等(2015)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对日本肉类不可食用部分所占比重的统计数据,推测我国肉类不可食用部分约占29.2%,即肉类可食用部分占胴体重的70.8%。此外,还需测算我国牛肉从生产到消费的中间环节损耗情况, 程广燕等(2015)提到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中国肉类损耗率为14.5%;袁学国等(2001)通过对比中美畜产品消费发现,1970 年美国牛肉损耗率为26%,从1970~1996 年,牛肉损耗率呈上涨的趋势。综合以上学者研究结果,认为程广燕等(2015)所使用的肉类胴体出肉率和肉类损耗率指标更具代表性, 即牛肉产量中的56.3%为牛肉有效供给量,牛肉有效供给量与牛肉消费量统计口径实现一致。

  由表5 可知,我国牛肉有效供给量由1995 年的233.85 万吨增加至2014 年的388.04 万吨,年均增长2.70%,同时期内我国牛肉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5.09%,牛肉需求增速明显快于供给。近年来我国牛肉自给率呈下降趋势,2011 年我国牛肉自给率已小于1,即国内牛肉供给难以满足需求, 2011 年牛肉价格大大上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牛肉供给不足,2012 年牛肉自给率为0.89,当年牛肉出口较2011 年大幅度减少,牛肉供求平衡格局趋紧。另外,本文所用的牛肉消费量仅包括居民户内外消费量,未考虑牛肉加工需求、储备需求等因素,可能会引起牛肉消费量被低估,实际上牛肉自给率可能更低。

  目前,多位学者已预测未来我国牛肉消费量和产量,但现有研究预测方法不同,结果间存在很大差别,2020 年我国牛肉产量预测值在691~972.15 万吨间,牛肉消费量预测值从705.19 万吨跨越

  463 万吨。大多数研究认为未来我国牛肉市场将出现供给不足问题,但对牛肉自给率预测结果差别较大,按杨春等(2015)和石自忠等(2015)的预测,2020 年我国牛肉仍能保持90%以上自给率, 但霍灵光等(2010)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长期增长”课题组(2014)认为我国未来牛肉自给率较低,牛肉市场供给缺口较大(见表6)。

  牛肉消费不仅受牛肉价格、居民收入水平影响,也受城镇化进程、人口规模及人口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居民对肉类消费需求迅速增加,城镇居民对牛肉消费的上涨的速度高于猪肉和禽肉(李瑾等,2007),农村居民对牛肉消费水平较低,未来存在巨大提升空间。目前,中国经济提高速度放缓,但居民收入水平仍明显提升,2012 年中国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 年实现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城镇和乡村居民人均收入将保持较快增长,带动对牛肉消费的增加。城镇化进程对牛肉消费有重要影响,预计未来中国城镇化率每年约提高一个百分点,到2020 年城镇化率约为60%(简新华等,2010),城镇居民牛肉消费量远高于农村居民,农民变为市民将带动牛肉消费量大幅度增长。且中国人口规模仍在扩大,预计2025 年中国人口达14.13

  亿峰值(付敬等,2015),牛肉消费量将随之增长。但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变,特别是老龄化程度提高不利于牛肉消费增加。2014 年我国65 岁及以上人口数达1.38 亿人,老年抚养比连续多年上升。由于消化功能等多方面因素,老年人对肉类消费水平较低。已有研究表明,城镇家庭中60 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每增加1%,会导致家庭人均肉类消费量减少0.5%(白军飞等,2014)。整体看来,未来我国牛肉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牛肉供给量主要由牛出栏量和牛胴体重决定,此外,还受牛肉价格、农牧户养殖行为和牛肉贸易等多重因素影响。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1995 年牛平均胴体重为136.2 千克,至2014年仅为139.8 千克,增长十分缓慢,牛肉供给量增加更多需要依靠牛出栏量提高。近年来牛肉市场行情向好,牛肉价格大大走高,牛出栏量持续增加,牛出栏率明显提升,推动我们国家牛肉产量提高。未来我国牛肉需求仍将迅速增加,牛肉价格可能在高位运行,有利于我国牛肉产量增加。在牛肉价格走高的同时,肉牛饲养成本大幅升高,肉牛的养殖收益提升缓慢。2010~2014 年饲养一头肉牛的总成本由313.20 元增加至1

  24.29%(见表7)。肉牛养殖收益增长缓慢,影响农牧户扩大肉牛养殖规模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牛肉产量的迅速增加,2010~2014 年我国牛肉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35%,低于2005~2009

  2.84%,在人力成本、饲料价格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农牧户牛饲养规模扩大空间存在限制。近年来国内牛肉需求旺盛, 国内外牛肉价格差距较大,我国牛肉进口数量大幅度的增加,预计未来我国将进口大量牛肉。大量进口牛肉虽可弥补国内供给不足,但会对国内牛肉市场造成冲击,压低国内牛肉价格,影响国内农牧民正常经营,最终影响牛肉产量提高。综上,本文认为未来我国牛肉产量将继续增加,但上涨的速度较缓。

  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未来我国牛肉产量和消费量均将持续增加,但牛肉需求增速将快于供给,未来国内牛肉自给率可能逐渐降低,牛肉净进口量将持续增加。

  通过对我国牛肉供求情况研究之后发现,目前我国牛肉市场供求平衡趋紧,牛肉消费增速快于供给。未来受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和人口规模逐渐增加等因素影响,我国牛肉需求仍将保持迅速增加。受肉牛饲养成本迅速增加、养殖收益提高缓慢和国外牛肉大量进口影响,我国牛肉产量上涨的速度趋缓,预计未来我国牛肉需求增速快于供给的局面仍将持续,牛肉自给率将逐渐降低,牛肉进口量将逐步扩大。现阶段我国肉牛产业面临的主体问题是牛肉供给不足,应从以下几方面促进我国牛肉产量提高。

  首先,加大肉牛品种培育和保护力度。应充分的发挥我国已有肉牛品种的资源优势,并结合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培育生产速度快、体型大、产肉率高的新型肉牛品种。其次,推动肉牛生产合作组织发展。应鼓励、支持和引导农牧民自发成立或加入生产合作组织,改善原有落后的养殖方式,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改变小农户与大市场难以对接的格局。第三,完善肉牛和牛肉市场监测体系。建立并完善具有地区及全国影响力的肉牛和牛肉交易市场,并以此为依托,建立准确高效的数据采集系统,及时发布有关信息,引导农牧户和企业合理决策。最后,提高肉牛良种补贴力度。应逐步加大中央财政对肉牛良种补贴的支持力度,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扩大良种补贴实施范围,增加良种补贴数量,将更多优质肉牛品种纳入补贴,提高我国肉牛的良种化程度。

  [ 5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长期增长课题组, 刘世锦, 刘培林, 等.

  [ 9 ] 卢锋. 我国若干农产品产消量数据不一致及产量统计失真问题[J]. 中国农村经济, 1998(10): 48-54.

  [10] 毛学峰, 刘靖, 朱信凯. 国际食物消费启示与中国食物缺口分析: 基于历史数据[J]. 经济理论与经管, 2014(8): 103-112.

  [11] 闵师, 白军飞, 仇焕广, 等. 城市家庭在外肉类消费研究——基于全国六城市的家庭饮食消费调查[J]. 农业经济问题, 2014(3): 90-95.

  [11] 王雪娇, 肖海峰. 牛羊肉价格持续上涨对我国城镇和乡村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5(3): 40-45.

  [13] 袁学国, 王济民, 韩青. 中国畜产品生产统计数据被高估了吗?——来自中国六省的畜产品消费调查[J]. 中国农村经济, 2001(1): 48-54.